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正文

土木工程(081001)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10 11:36:46 点击:


培养目标:

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建筑与结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能力。

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建筑和结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能力。

地下与城市空间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地下与城市空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地下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仓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同时具备初步的项目研究和开发能力。

培养要求:

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能取得四大员证书,能在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矿山建筑等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能在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等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地下与城市空间方向:能在地下建筑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培养特色:

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与实验的基本技能,熟悉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了解土木工程有关的主要法规。

4.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5.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

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PKPM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工程经济学、工程制图、建筑CAD绘图设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

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测量、结构力学、道路建筑材料、公路工程地质、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水文学、桥梁基础工程、道桥工程定额与预算、桥梁工程、桥梁施工技术与组织、钢结构、建筑CAD绘图设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

地下与城市空间方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地下结构设计原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下建筑设计、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地基处理、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工程经济学、工程概预算、工程制图、建筑 CAD 绘图设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等。

工作适应范围:

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可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矿山建筑等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工作,亦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此专业就业前景好,工作待遇较高。

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可在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等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工作,亦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此专业就业前景好,工作待遇较高。

地下与城市空间方向:可在地下建筑工程(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铁、轻轨等)、隧道工程(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等)、地下能源储存与利用工程等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工作。可在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地下与城市空间工程领域的规划、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此专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就业前景广阔,工作待遇具有竞争力。

1.骨干教师::易凌

易凌,男,1976年生,硕士,副教授,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毕业于广州大学结构工程专业。

主要承担土木工程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的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如: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PKPM结构设计等,多次获“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及多项国家级比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在十多家学术组织及企业担任技术顾问。

主要从事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方面的理论和数值研究,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项,主持完成设计咨询及评审项目500多项,出版教材3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或EI检索论文3篇)。

2.骨干教师:桂勇

桂勇,男,1982年生人,湖南永州人,博士,副教授,一级建造师,现担任土木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主要承担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如:桥梁工程、桥梁施工技术等,获“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双师双能型教师”荣誉称号。

主要开展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渗流力学和边坡稳定方面的理论和数值研究,主持完成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主持完成横向项目2项,到校经费22万元,参与国家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检索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3.骨干教师:兰立华

兰立华,男,1966年5月出生,江西南康人,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主要承担土木工程专业工民建方向的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教学,如: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组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获“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双师双能型教师”荣誉称号。

现为赣州市建设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专家、赣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库专家。曾在赣州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从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赣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从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处理2000多起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擅长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程质量检测与监理,在教学中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4.骨干教师:赖泽金

赖泽金,男,江西赣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特殊土力学及环境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项、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7项,以及校-企合作横向科研课题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

5.骨干教师:杨帆

杨帆,女,出生于1981年2月,江西樟树人,硕士,副教授,土木工程教研室专任教师。主要承担土木工程专业工民建方向的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主讲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装配式建筑、工程经济学、工程识图、土木工程概论等,多次获得“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四有好老师”荣誉称号,2023年度江西省高级“双师型”教师,赣州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库专家。

主要开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及土木工程材料研究,主持并完成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江西省教改课题1项,指导学生完成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参与国家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以第一主编出版教材2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1篇),实用新型专利1项。

6.骨干教师:陈兰兰

陈兰兰,女,1981出生,江西新干人,硕士,副教授,现担任土木工程教研室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的《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指导工作,获“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主要开展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监测等方面的理论和数值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厅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2篇被SCI检索,中文核心期刊6篇。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软件著作权1项。

7.骨干教师:程来秀

程来秀,女,1980年出生,江西鄱阳人,硕士,副教授,一级建造师,江西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现担任土木工程专业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材料力学》、《建筑制图》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指导工作。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累计省级获奖四十余项。多次获得 “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四有好老师”及“双师双能型教师”荣誉称号。

在科研方面,主要开展混凝土受损后的本构关系及力学性能和混凝土结构整体稳定性方面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主持完成教育厅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质量工程及教改课题共若干项,出版教材2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质量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篇、EI检索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797-8312603     8312688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客家大道156号


赣南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赣ICP备2021005890号-1    赣公安网备 36070202000430号

浏览量:今日 / 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