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信息工程学院 > 正文

通信工程 (080703)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03 09:54:31 点击:



通信工程专业创办于2007年,2007年9月开始招生本科生,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2015江西省高等学校普通专业评价中独立学院排名第一,2021年江西省第二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独立学院排名第二。

本专业主要学习信息的表示、发送、传输、接收、存储与转换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坚持两层半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优化课程,突出实践的原则,突出综合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博士3人,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多人通过华为HCIP认证。

专业坚持学校,利用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平台积极带动学生参与科研与学科竞赛,获得大量的学科竞赛奖励、论文、软件著作权等成果。


(一)教学资源与实验室

依托华为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本专业近年来经费投入充裕,截止到2025年上半年已全面完成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办学条件建设,一期投入3400万元,二期投入2698万元,新增设备764台/套,已建设成为华为数智人才政校企协同培养样板点,为本专业提供了充裕的教学资源。除了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外,产业学院还通过Talent平台为学生提供了102门的华为电子课程资源,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多个领域,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提升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学科竞赛、学术论文和技能认证

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学术研究与技能认证等领域取得一定成绩。2024年,于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斩获省三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揽获赛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于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赛事中,分别荣获赛区二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国际赛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多次摘得国家一、二等奖。学术方面,学生发表EI会议论文2篇,获得1项软件著作权;技能认证上,累计获取5张HCIA-5G证书,充分展现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卓越的创新实践水平。

 

 

  

  

  

(三)产教融合

通信工程专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与众多实力企业携手共进。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借助其前沿技术与丰富资源,为学生提供高端实践与学习平台;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骨干通信企业合作,使学生接触行业主流通信网络与运营模式。

同时,与赣州智研院、科睿特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贴合区域产业需求的实践机会,助力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产业应用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全方位提升学生在通信工程领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学生作品代表

通信工程专业积极践行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理念,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将课堂所学理论深度融入实践,同学在竞赛中逐步完善铜转炉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基于知识谱图的评审材料管理系统、基于多通信模式的智能互联系统以及四轴无人机等作品。

  

  

(五)基层就业典型

 

 

王欣,男,中共党员,2013届通信工程专业校友,现任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信息科技处科长,自治区政法委、公安厅聘用专家。工作以来,长期从事国家移民管理机构信息科技建设工作,先后被授予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成绩突出个人、新疆边防先进个人;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2次,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三等奖,新疆测绘行业优秀测绘工作一等奖,国家移民管理机构科技创新二等奖2次、优秀奖1次。取得发明专利3个、实用新型专利1个;发表SCI期刊4篇、省部级期刊2篇。

 

王津,男,中共党员,2022届通信工程专业校友,现为山西省河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铺沟村支部书记。自毕业后始终坚守基层一线,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伟大事业中,致力于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范收益分配机制,有效解决了诸多长期困扰村域发展的难题。

(六)升学突出

4年考研录取率分别是16.2%、15.9%、20.3%、19.8%,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功考取厦门大学、南昌大学等985、211重点院校,也有不少学生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特色院校录取,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深造。

二、专业学科特色及办学成果

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横向项目10余多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余篇。学生参加华为ICT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亚太杯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奖。

 

 

 

三、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

通信工程专业紧跟IT行业发展,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等地区及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包括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及计算机等信息大类行业,以知识全面、适应性强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许多同学通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后就业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近年来,不少同学考取厦门大学、南昌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

四、培养方案简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江西,面向全国,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入OBE教育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强化目标引导下的因材施教及学以致用。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信息技术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信息与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光纤、无线和多媒体通信技术;掌握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本实践能力;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应达到的预期目标:

(1)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坚守职业道德规范,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在通信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2)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掌握通信网络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3)具有跟踪通信技术发展前沿,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

(4)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并有一定的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结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参与本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5)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较好的领导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综合自动化技术和资源、组织协调,正确做出计划和决策。

五、专业毕业要求(包括学分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系统设计、集成、开发、管理及应用的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解决复杂系统开发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通信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本专业特别关注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中的分享、共享与协作能力,能够在新工科、多学科背景下的设计、集成、开发、管理团队中承担各种角色。

10.沟通:能够就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与方法,并能在新工科、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备基本的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更新。

专业学分要求:172学分

六、主要专业课程

信号与系统分析、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移动通信等。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797-8312603     8312688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客家大道156号


赣南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赣ICP备2021005890号-1    赣公安网备 36070202000430号

浏览量:今日 / 共计